怎么说就怎么写

这是 Write Like You Talk 的中文翻译。

英文原文作者:Paul Graham

翻译人员:柯善康


2015 年 10 月

有一个简单技巧能让更多人阅读你写的文章:用口语写作。

很多人在写作时候用的语言都会不同于和朋友交谈时所用的语言,句子的结构甚至选用的词语都不同。比如在英语口语里,没人会把 “pen” 作为动词使用。和朋友对话时,能用 “write” 你就不会说 “pen”,不然听起来很傻。

对我而言,“最后一根稻草”是我几天前读到的这么一句话:

善变的西班牙人自己宣称:“在阿尔塔米拉之后,一切都颓废了。”

这句话出自 Neil Oliver 的《A History of Ancient Britain》。我很抱歉用这本书举例子,因为它并不比其他的书更糟糕。但还是想象一下,在和朋友聊天的时候把毕加索(Picasso)叫作“善变的西班牙人”。聊天的时候哪怕只说这一句话都会让人皱眉,然而人们还是用这样的话写了一整本书。

好吧,书面语和口头语确实有所不同。但这种不同意味着书面语更差一些吗?

如果你想让人们阅读并且理解你写的文字,那么确实如此。书面语更复杂,读起来更吃力。同时书面语也更正式、更有距离感,会让读者的注意力转移。或许最糟糕的是,复杂的句子和花哨的词语会给你这位作者一种虚假的感觉,让你以为你说了很多东西,然而实际上你并没有说这么多东西。

你不需要复杂的句子来表达复杂的想法。在深奥领域的专家们相互交流领域内的想法时,句子本身的复杂程度也不超过他们谈论午饭吃什么所用的句子。当然,他们会用不同的词语。不过即便如此,他们也不会用没必要的词语。而且根据我的经验,主题越复杂,专家们说起话来就越没有那么正式。我认为一部分是因为他们需要证明的东西更少,另一部分是因为你谈论的想法越复杂,你就越不愿意语言成为一个障碍。

口语是想法的“运动装”。

我不是说口语永远最好。诗歌既是音乐又是文字,所以你可以在诗歌里说出聊天时不会说的东西。也有很多作家会在散文里使用花哨的词语。当然还有一些时候作者不希望自己的文字被轻易理解——比如在一些公司的关于坏消息的声明里或者在人文学科里不太真实的那一端。但是在其他时候,口语更好。

似乎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用口语写作是一件难事。或许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先按照你平常的方式写出第一稿,然后再逐句检查,问自己“我和朋友讲话的时候会这么说吗?”如果你不会跟朋友这么说,那么想象一下你会怎么跟朋友说,按照这样去修改。一段时间之后,这种“过滤器”就会在你写东西的时候起作用。一旦写出自己平常不会说的东西,你很快就能意识到。

在我发表一篇新文章之前,我会把它大声读出来,并且修改掉所有听起来不像聊天的东西。我甚至会改掉语音上尴尬的地方;我不知道这有没有必要,但也费不了多少事。

这个技巧可能不足以应对所有情况。我见过和口语相差太多的文章,没有办法一句一句修改。对于这种情况有一个更激进的方法。写完第一稿之后,尝试把你刚写完的东西解释给朋友听,然后把稿子中的东西换成你刚刚跟朋友讲的话。

经常有人告诉我,我写的文章就像我在说话。这种评价也表现出人们很少用口语写作。不然的话,大家写的文章都会有这样的效果。

仅仅是用口语写作这一件事就能让你超越 95% 的写手。这很简单:如果你不会对朋友这么说话,就不要写这样的句子。

感谢 Patrick Collison 和 Jessica Livingston 阅读这篇文章的草稿。


我可以在我的网站上镜像这个页面吗?

我更愿意你链接到这个页面。我希望能够更正拼写错误。

我可以在我学校的报纸上使用这个页面吗?

当然可以,尽管去吧。不过请注明原始 URL 链接。

《怎么说就怎么写》有4条评论

  1. I would like to thank you for the efforts youve put in penning this blog. I am hoping to view the same high-grade blog posts from you in the future as well. In truth, your creative writing abilities has motivated me to get my very own blog now 😉

    回复
  2. I was excited to find this great site. I wanted to thank you for your time due to this wonderful read!! I definitely savored every part of it and i also have you book marked to see new stuff in your web site.

    回复
  3. Greetings! Very helpful advice in this particular post! Its the little changes that make the most significant changes. Thanks for sharing!

    回复

发表评论

本站采用了激进的服务端缓存策略。您的评论会被正常接收,但不会自动显示。